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2

类型人才测评465-596.DOC

  • 上传人:S**
  • 文档编号:4845
  • 上传时间:2022-09-10
  • 格式:DOC
  • 页数:132
  • 大小:889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才 测评 465 596
    资源描述:

    1、人才测评第二卷人才测评组织实施第十七章 人才测评要素设计第一节 人才测评要素设计及遵循原则一、要素设计要素设计的类型同人员功能测评的目的和用途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测评结果希望得到人员功能的全面信息,那么要素设计就要全面些;测评结果希望得到人员功能的某些方面信息,那么要素设计可侧重于某一结构。由此,要素设计可分为总体设计、局部设计和单项设计三种类型。总体设计指某类人员四个结构及其要素的设计,是从整体结构到要素的全面设计,属于一般设计;局部设计是对某类人员的某个结构及其要素的设计,或者对原有的总体设计某一结构的强化;单项设计是对某类人员的某项或几项要素进行设计。局部和单项设计都属于特殊设计,

    2、通常根据一定的测评目的(如选拔某种特长的人员等)而决定。在人员功能测评中,总体设计是基础工作,因而也是基本功。掌握了总体设计,其它设计也迎刃而解了。二、遵循原则1良好的要素必须具备的特性要素设计直接影响到测评的内容效度。所谓内容效度就是测要素能够达到所想测量内容的程度。换言之,这是达到测评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一般对自然界的测量,其指标往往看得见摸得着。例如:乌云多是下雨的兆征,摄氏100度是水开的标志。然而,人的素质和智能特征,往往同外在的特征有一定的距离,这就是要素设计的困难之处。人员功能测评的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总体设计、局部设计还是单项设计,关键取决于要素的设计水平。良好的要素应当具备以下

    3、几个特性:(1)内涵明确。每个要素都要下一个定义,规定明确的含义。只有做到内涵明确,才能保证外延合理,使测评人员对要素的含义有个统一的认识,不至于各人各敲自己的锣,造成测量结果缺乏可比性。例如“责任性”,可以定义为“对份内工作的尽责程度。”如果是对份外的工作也有很强的责任感,这就超过了责任性范围,属于事业心范畴了。下定义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要素提炼的过程。(2)词意清晰。这是要素的清晰度,也就是说,要素名称的措词要清楚,使人一看就明了它的意思。切忌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3)直观性强。这是要素的辩认度。例如文字表达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两个要素,前者就有较强的直观性(表现文字的行为特征较明确),而后者则

    4、往往缺乏这一点,因为人们表达思想的行为还包括非语言表情、动作等多种方式,其中有的直观性强,有的则很微妙。(4)有针对性。这是要素的感受度。要求抓住各类人员的行为特征,使人一看就能捕捉感官中的记忆,进行测量与评定。由于人员的功能是极其复杂的现象,测评人员的认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这些都对要素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然,测评的有效性,还要通过对标准、计量等各个环节的调节来保证。但不管如何,要素的设计都是决定性的第一步。2设计的五项原则要达到成功的要素设计,必须掌握以下五项原则:(1)少而精的原则。要素的设计应尽量简单,只要能达到既定目的并获得所需要的功能信息就行。换言之,一切不必要的复杂化都应避

    5、免。结构简单可以使测量、处理、评定过程缩短,并使数据采集,处理和传递的费用减少,提高人员功能测评的效益。同时,测评人员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测评系统的方法和技术,因而这种系统也容易被采纳,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问题也容易解决。而冗杂繁琐的要素往往掺杂相互重叠的成份,如不筛取,不仅费人费时,难以被采纳和掌握,而且会使测评结果成为重叠的信息,降低测评的有效性。因此,要素设计的重要问题是要善于从众多的“候选要素”中选取最有代表性和最有特征的要素。(2)微分化的原则。要素设置的过程是对人员功能分解的过程。要使要素达到较高的清晰度,必须微分化。例如“组织领导能力”,作为一个综合能力是存在的,但作为一个操作测评中

    6、的独立要素就不符合微分化原则。我们不妨可以把它再分解为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当然,微分化原则也是相对的,例如领导能力也有带有综合性的要素,对于综合性要素我们可以说明它是由那几种子要素构成的。再分别予以定义解释,这样也未尝不可。(3)界限清楚的原则。要素的措词要讲究修辞,使词(要素)的边界清楚,避免产生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的理解。如“筹划能力”中的“筹”可以理解为“决策”(运筹),“划”可理解为“计划”,这样有人就会偏重于决策方面来测量,有人就会偏重于计划方面来测量,所得出的结果就缺乏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4)综合性的原则。要素的设置应当从尽量少的个数来反映尽量多的信息,这就要求设立综合性的要素。但

    7、这样要素的设立单靠经验估计是不行的。实践证明,经验估计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和盲目性。因此,必须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从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上产生综合性的变量。具体方法将在下一节介绍。(5)可比性原则。在要素设置上,应尽量将有可比性的要素放在相近的邻边,使测评者自然而然地产生比较的思路。例如“知识面”就可以同“专业知识”放在一起,使人一看就明了前者指知识的广度,而后者指知识的深度。要素设计的原则,充满了事物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如少而精的原则同微分化的原则就是相互对立的:前者要少,后者要分,微分就意味着多而细,少而精则又恰恰相反。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却是统一的。少而精原则并不排斥微分化的原则

    8、,微分化的要素不等于就是冗杂繁多的要素。在能够反映人员功能本质这一前提下,它们往往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统一。界限清楚的原则和综合性的原则也同样是对立的统一。界限清楚,必须使要素分家,独立,这同要素的综合简化是矛盾的,但在准确全面反映人员功能的前提下,它们也能达到统一。总之,在人事考核和评价体系中,不存在绝对完善的要素和要素体系。完善,是相对的,不完善才是绝对的。要素设计的过程充满了分解综合的矛盾和斗争。也只有在这些矛盾和斗争中,测评要素和要素体系才能得到锤炼,趋近完善。三、设计方法和精典实例人员功能测评要素和要素体系的设计方法有多种,随着实践的发展,必将产生更多的有效方法。下面试述四种主要的方法。

    9、1功能图示法功能图示法就是将某类人员的功能特征,用图表描绘出来,然后加以分析研究,选取确定测评要素。通常用于对工作分析结果的处理。这种方法一般先将某类人员的素质、智力、能力和绩效结构诸要素按需要的程度分档,然后按少而精的原则进行选取。分档可以是三档,也可以是五档,三档的尺度是:非具备不可的;非常需要的;需要,但要求不高。五档的尺度是:非具备不可的;非常需要的;需要,但要求不高;需要程度较低;几乎不必具备。功能图示法既能用于总体设计,也能用于局部设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性强,能够形象地展示人员功能特征;比较简便,容易选取要素;这类设计方案在进行理论推演或提高专家判断时,易于进行论证;能够保留

    10、各类要素在需要层次中的地位,以根据不同时期或不同测评目的进行选择。因而这种设计方案,在很长时期内都能使用。由于要素的分档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这就对分档的准确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要素对档入座越接近实际,设计的效果就越好;要素对档入座越脱离实际,设计的效果就越差。上海某食品厂为了使新工厂的工种安排做到能力与岗位匹配,需要设计食品生产流水线操作工人的能力结构及其要素,这属于局部设计。设计得在工作分档基础上采用功能图示法,将能力分为三档,图示如图2-17-1。图2-17-1 食品生产流水线操作工人能力图示根据要素设计少而精的区别,设计者先选取通过第1、第2档的能力要素2至11。再根据普通心理

    11、学、工业心理学一般原理将类同要素合并简化:这些指标均与动作和知觉有关,其中第2、3个属于动作;第5、6、7个属于视觉;第4个是手指动作与视觉的配合,第9、10个属于注意力,考虑到测评既能使用主观量表,又能适用客观操作测验,再将第3、4、5、6个合并为手眼配合灵巧性要素,第9、10个着重选择注意力分配一项。由于新工人体证表中已有色盲辩色记录,将颜色辩别力要素删去。同时,又考虑到轻工行业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增加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测量。这样,设计者初步建立由特殊能力和创造能力构成的食品生产流水线操作工人的小型能力模型。如表2-17-1。表2-17-1 食品生产流水线操作工人小型能力模型

    12、能力分类能 力 指 标特殊能力 手臂运动灵活性 手眼配合灵巧性 注意力分配 动作和情绪的稳定性 触觉记忆创造能力 创造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的独特性这个局部设计方案,经理论推导和科研、教学、企业三位一体的专家评判通过。使用后,经过一年时间的追踪研究和统计分析,证明要素设计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2典型研究法典型研究法就是通过对少数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功能特征的系统研究,来确定测评要素和要素体系。也可以称个案研究法。典型研究分为典型人物研究和典型资料研究两种形式,根据研究情况和条件而定,如能同时具备这两种研究形式则更好。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它本身也有一个如何设计的问题。首先要确定典型研究的目的,

    13、例如是要发现某类人员的一般要素还是特殊要素或高层次要素,是要实现某类人员的总体设计还是局部设计等等。显然,典型研究的目的也是由人员功能测评目的所决定的。其次是进行选择。选择可以是成功的典型人物,即正向研究;也可以是失败的典型人物,即负向研究。例如,选择一些不理想或不成功的研究室主任,归纳总结他们的失败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就可以设计出研究室主任应当具备的功能要素。负向研究的方法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是典型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将正向研究和负向研究结合起来,效果则更好。选择是典型研究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到典型研究的成败,因而必须郑重地选出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再次要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典型研

    14、究中的常用方法是类推法。类推法是为了发现这三种要素;某个单位全部人员中都应具备的一般要素,某些特定部门人员中所具备的特殊要素,某些个人身上才有的高层次要素。最后要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设计方案。典型研究适用于总体设计,局部设计和单项设计。典型研究的主要优点是:典型产生于现实生活之中,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真实性,使研究建立在对真实的状况或事件的描述之上,因而设计出的要素针对性强,感受度高;推论是对整体而言,并非任意选择单方面情况而来;可以同典型人物或典型材料有较长时间较广泛的接触,能避免一般书面调查格式化的倾向。典型研究的主要缺点是:在一般情况下选的典型性较难掌握;研究中设计者的经验和直

    15、觉起着主要作用,也就是说,设计者没有相当的经验和素养是不能设计好的;设计者在研究中很容易将他希望和期望的功能作为调查对象已经具有的功能,产生主观性倾向。为了设计开拓型干部的要素和要素体系,某单位研究者采用典型研究方法进行设计。(1)目的:根据中组部负责同志关于培养开拓型干部的指示精神,进行我国开拓型干部的测评要素和要素体系的总体设计。(2)选样: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邓旭初,作为老一辈革命领导干部中的改革家;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化学教研室主任温元凯副教授,作为青年一代中的改革家;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作为社会主义企业家中的中年改革家。(3)研究形式:由于这些改革家日理万机,时间宝贵,而社会上对他们的宣传也有较长时间较丰富的资料,因此采用典型资料研究。典型资料来源是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这三位开拓型干部的报导、报告文字,演讲报告和有关改革的谈话、文章等三十余篇。(4)研究结果:得出我国开拓型干部功能测评要素和要素体系如图2-17-2。这个总体设计方案经有关领导与专家评定,以及制成问卷表征询各省市表彰的具有开拓精神的领导干部(厂长、经理等)意见,一致认为符合党中央关于开拓型干部的标准,基本上代表我国各条战线开拓型人才功能的共同特征。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设计者将需要设计的要素和要素体系,以问题的形式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搜弘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才测评465-596.DOC
    链接地址:https://wenku.chochina.com/doc/484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2 搜弘文库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64537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