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识别及施工安全作业指南(试行).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房屋 市政工程 有限 空间 识别 辨认 施工 安全 作业 功课 指南 试行
- 资源描述:
-
1、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识别及施工安全作业指南(试行)2025 年 6 月目目录录1 1 总则总则与基本规定与基本规定.1 11.1 编制目的.11.2 适用范围.11.3 术语.11.4 基本规定.22 2 有限空间识别与方案有限空间识别与方案.32.1 场景判定.32.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2.3 警示标识.42.4 施工方案.53 3 安全安全装备装备.6 63.1 通用要求.63.2 个体防护装备.63.3 通风装备.73.4 检测装备.73.5 其他作业装备.94 4 现场安全管理要求现场安全管理要求.10104.1 作业原则.104.2 教育培训.104.3 作业审批.104.4 隔
2、离、清理与加固.114.5 通风.124.6 检测.134.7 作业.144.8 监护.154.9 监管.154.10 结束.155 5 应急应急管理管理.17175.1 应急救援装备.175.2 应急预案与演练.175.3 应急响应与救援.17附录 1 房屋市政工程可能存在的有限空间作业场景示例.19附录 2 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报警值.21附录 3 有限空间作业台账示例.22附录 4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告知牌示例.23附录 5 有限空间作业培训合格标识示例.24附录 6 有限空间作业票示例.25附录 7 有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记录表示例.26附录 8 有限空间作业检查表示例.27附录 9 有
3、限空间应急救援装备配备选用清单.28参考标准规范和文件.29前前言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指导地方应对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预防和减少有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识别及施工安全作业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作业涉及领域广,危险有害因素多,中毒、窒息、爆炸、火灾、淹溺、坍塌、触电等事故风险高,风险识别和现场管控尤为重要。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深入研究,总结各地应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的经验和措施,并广泛征求了各地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参建单位的意见,形
4、成指南。本指南包含了总则与基本规定、有限空间识别与方案、安全装备、现场安全管理要求、应急管理等主要内容,为精准识别、快速判定、防范化解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提供指导依据。主 编 单 位: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参 编 单 位: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北京科尔康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杨海英赵磊姜华赵军闵红平杨碧华史文杰倪秋鸿黄红兵张巍马岩辉蒋亚星周大伟郭陆蔡济刘萌杨宋博张庆张功嗣杜承伟危帅王书全任超 1 1 总则总则与基本规定与基本规定1.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1.1.1 为加强房
5、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保障施工作业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参考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 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器 通用技术要求等标准规范和文件,制定本指南。1.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1.2.1 本指南适用于房屋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1.2.2 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除应执行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1.3 术语术语1.3.1 有限空间有限空间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人员可以进入或探入,但进出或活动受限,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气含量不足的空间。1.
6、3.2 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1.3.3 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1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1.3.4 作业人员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作业的人员。1.3.5 监护人员监护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安全监护的专职班组人员。1.3.6 监督人员监督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和监护的规范性进行现场监督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3.7 气体检测报警仪气体检测报警仪用于检测和报警工作场所空气中氧气、可燃气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或含量的仪器,由探测器和报警控制器组成,当气体含量达到仪器设置的条件时可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常用的有泵吸式和扩散式气体检测报
7、警仪。2 1.4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1.4.1 建设单位应提供有限空间作业周边环境调查及水文地质相关资料,并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每周至少组织 1 次安全生产检查。1.4.2 勘察单位应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对地质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及相关管道等情况予以说明和提示,建设单位及时委托专项检测。1.4.3 设计单位应系统辨识工程中可能形成有限空间的区域,优化设计方案,消除或减少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在设计交底中明确有限空间结构的用途和施工安全措施。1.4.4 施工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景进行辨识和标识,编制施工方案,配置安全装备,开展教育培训,履行作业审批,落实“先通
8、风、再检测、后作业、有监护”原则,组织监督检查与应急救援演练。1.4.5 监理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开展巡视,及时制止违章行为,发现隐患应当要求立即整改;情节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和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1.4.6 鼓励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可采用以下措施:1 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安装门禁、电子围栏、电子锁等设施,实现封闭式管理。2 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安装声光报警和语音提醒装置。3 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安装视频监控,监控作业人员和作业面。4 在高频作业的有限空间场所安装固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