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5

类型【校招】中国高校新工科发展报告(2024)-高绩数据.pdf

  • 上传人:财***
  • 文档编号:181659
  • 上传时间:2025-06-04
  • 格式:PDF
  • 页数:65
  • 大小:2.01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校招 中国高校 工科 发展 报告 2024 数据
    资源描述:

    1、 中国高校新工科发展报告(2024)内容摘要新工科建设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主动应对全球竞争、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举措,既是教育系统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践回应,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未来竞争优势的基础性工程。本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国家战略、地方实践、院校探索三个维度解析政策体系;第二部分聚焦三大新型学院平台的创新组织形式;第三部分探讨学科交叉融合的实施路径与专业布局;第四部分呈现示范高校经典案例,为高校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中国高校新工科发展报告(2024)前言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

    2、重构全球创新版图。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边界不断消融,新兴产业生态快速崛起。在这一背景下,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的适配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工科建设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主动应对全球竞争、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举措,既是教育系统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践回应,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未来竞争优势的基础性工程。从政策演进脉络来看,新工科建设已形成中央统筹、地方协同、院校主体的三级推进体系。中央政府通过顶层设计,明确了新工科建设原则。地方政府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色,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各高校则通过具体实施方案,在学科重组、课程重构、评价改革等方面开展差异

    3、化探索。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新型办学实体成为改革试验田。这些平台通过打破传统院系组织边界,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其探索经验正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性成果。学科专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则集中体现了新工科建设的范式转变特征。在具体实践中,既存在“传统工科+基础科学”的赋能式改造路径,也涌现出工程技术内部交叉的创新模式。这种多维度的学科重构,不仅拓展了工程教育的外延,更重要的是建立了适应技术迭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机制。本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国家战略、地方实践、院校探索三个维度解析政策体系;第二部分聚焦三大新型学院平台的创新组织形式;第三部分探讨学科

    4、交叉融合的实施路径与专业布局;第四部分呈现示范高校经典案例,为高校管理人员提供参考。目录第一章 新工科建设的背景和政策.1第一节 中央统筹规划.1第二节 地方扎实布局.3第三节 高校贯彻落实.5第二章 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6第一节 迈向一流:卓越工程师学院.6第二节 产教融合:现代产业学院.17第三节 前瞻布局:未来技术学院.21第三章 新工科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26第一节 突破壁垒:新工科建设中的学科交叉.26第二节 加快革新:新工科建设中的专业布局.50第四章 模式标杆与经典案例.55第一节 天津大学:创新引领改革先锋.55第二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聚焦专长空天报国.57查数据,上高绩1

    5、中国高校新工科发展报告(2024)第一章 新工科建设的背景和政策2021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四新”建设是高等教育应对未来挑战的战略先手棋,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四新”建设的核心是由学科融合带动现代科技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形态变迁。这是高等教育主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行动,通过融合创新助推产业升级或实现迭代跨越,形成我国新经济发展的技术先导。工科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规模最大的学科。四新建设中,新工科的

    6、建设任务尤为艰巨。第第一一节节 中中央央统统筹筹规规划划“四新”建设直面的是专业建设,本质是解决人才培养,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跨学科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四大领域相继对标国家发展并明确各自的建设方向。其中新工科直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国家硬实力的重要支撑。表 1-1“四新”建设的四大领域“四新”对标国家“四力”“四新”建设方向新工科提升国家硬实力对应新兴产业,布局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也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新医科提升全民健康力对应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实现传统学科和专

    7、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的融合。新农科提升生态成长力对应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的涉农专业,布局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新型的涉农专业,主要涉及计算机科学、工程学、信息科学等内容。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新华网网站,http:/ 新医科 新农科 新文科 指向科技经济前沿 瞄向未来发展需求,光明网网站,https:/ 1-1“四新”建设的四大领域(续表)“四新”对标国家“四力”“四新”建设方向新文科提升文化软实力对应相对于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中。资料来

    8、源:1.邬大光.“四新”的起点J.高等理科教育,2022,(03):3.2.马陆亭.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从教育理念到范式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22,(12):9-11.从“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新工科建设“三部曲”到两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建设正在从轰轰烈烈走向扎扎实实,在高等教育战线形成了百花齐放、日新又新的新格局。表 1-2全国范围“新工科“建设政策意见时间主要内容2017 年 2 月“复旦共识”: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指出,我国高校要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一方面主动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另一方面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

    9、改革创新。2017 年 4 月“天大行动”: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60 余所高校共商新工科建设的愿景与行动。会上指出,到 2020 年直接面向新经济的新工科专业比例达到 50%以上。2017 年 6 月新工科建设“北京指南”: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系统部署新工科建设。审议通过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2018 年 10 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制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 等重大项目。2019 年 10 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

    10、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带动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做强主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坚决淘汰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专业。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全面实施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促进各专业领域创新发展。资料来源:复旦大学、天津大学、教育部。3 中国高校新工科发展报告(2024)第第二二节节 地地方方扎扎实实布布局局在政策指引下,新工科建设逐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各省政府及教育厅纷纷启动并落实相关工作,共同推动新工科建设的蓬勃发展。其中,部分省份专门出台了新工科建设方案,如江西省教育厅发布的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提升行动方案;河南省教育厅发

    11、布的河南省本科高校“新工科”专业重塑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定稿)等。此外,还有许多省份扎实开展“四新”建设,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表 1-3部分省份“新工科”建设政策省份主要内容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2021 年 12 月,辽宁省教育厅、吉林省教育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关于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加强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打破省际、校际和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

    12、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紧缺人才。浙江2018 年 10 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高校进一步加快开放办学步伐,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尤其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发展新工科。福建2023 年 8 月,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发布 关于“我省本科高校专业布局与规模还不满足区域发展的需求”问题整改情况的公示:加强对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的指导,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加强分专业招生计划调控,倾斜支持理工类及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和农林类急需专业的招生计划。优化全省本科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对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建设的支撑。江西2

    13、022 年 12 月,江西省教育厅发布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提升行动方案:优化新工科专业布局。到 2025 年,全省 80%以上新增工科专业为与本省重点产业相关的新兴应用型专业。山东2022 年 11 月,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动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海洋工程、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网络安全等领域发展 100 个左右新工科专业到 2025 年,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专业比例达到 80%以上。4表 1-3部分省份“新工科”建设政策(续表)省份主要内容河南2023 年 6 月,河南省教育厅发布河南省本科高校“新工科”专业重塑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14、围绕现代医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碳中和、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生物技术等领域,全面适应引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遴选 300 个左右省级“新工科”专业重塑升级专业点、带动 1000个左右“新工科”专业全部实现重塑升级,着力打造面向战略支柱产业和新兴未来产业的特色优势“新工科”专业集群。广西2019 年 8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定稿):经过 5 年的努力,建设一批产业急需的新兴工科专业,开发一批体现产业和

    15、技术发展的新课程,培养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专业教师,在完成所有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力争 10%左右的工科专业点通过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四川2020 年 11 月,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新工科实施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经过 5 年的努力,建设一批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一批多主体共建的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一批产业急需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一批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新课程。贵州2021 年 10 月,贵州省教育厅发布 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四新”“四化”的意见: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积极增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

    16、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等相关工科专业,紧密结合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资料来源:各省教育厅。5 中国高校新工科发展报告(2024)第第三三节节 高高校校贯贯彻彻落落实实随着国家与地方政策的落地实施,高校在新工科建设的进程中不遗余力,已在活跃教改实验、建设新型学院、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培养卓越拔尖人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对接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表 1-4部分高校新工科建设方案学校名称主要内容北京大学自 2020 年 8 月北京大学新工科建设规划出台以来,北大新工科新建 6个学院 5 个实体研究机构。复旦大学2024 年 1 月,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复旦大学成立四大新工科创新学院。天津大学2019 年 4 月,天津大学向全球发布实施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1.0。同年 8月,建成首个新工科校级引导性平台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并首次招生,进入实质运行阶段。2020 年 6 月,发布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2.0。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 年 11 月印发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工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持续推进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搜弘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校招】中国高校新工科发展报告(2024)-高绩数据.pdf
    链接地址:https://wenku.chochina.com/doc/18165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2 搜弘文库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64537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