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3

类型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识别及施工安全作业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

  • 上传人:爱吃****子
  • 文档编号:169368
  • 上传时间:2025-03-11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806.33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房屋 市政工程 有限 空间 识别 施工 安全 作业 指南 征求意见
    资源描述:

    1、附件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识别及施工安全作业指南(征求意见稿)2025年3月目 录1 总则与基本规定11.1 编制目的11.2 适用范围11.3 术 语11.4 基本规定22 有限空间识别与方案42.1 场景判定42.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42.3 警示标识52.4 施工方案63 安全装备73.1 通用要求73.2 个体防护装备73.3 通风装备83.4 检测装备83.5 其他作业装备104 现场安全管理要求114.1 作业原则114.2 教育培训114.3 作业审批114.4 隔离、清理与加固124.5 通风134.6 检测144.7 作业154.8 监护164.9 监管164.10 结束165

    2、 应急管理185.1 应急救援装备185.2 应急预案与演练185.3 应急响应与救援18附录1 有限空间作业检查表示例20附录2 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场景及主要危害因素示例21附录3 有限空间常见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特性23附录4 有限空间作业台账示例24附录5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告知牌示例25附录6 有限空间作业培训合格标识示例26附录7 有限空间作业票示例27附录8 有限空间作业气体检测记录表示例28附录9有限空间应急救援装备配备选用清单29参考文件30前言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制度,指导房屋市政工程

    3、应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预防和减少有限空间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识别及施工安全作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作业涉及领域广,危险有害因素多,中毒、窒息、爆炸、淹溺等事故风险高,风险识别和现场管控尤为重要。本指南围绕有限空间场景辨识和安全管控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泛研究,并赴北京、武汉、杭州、深圳等城市开展实地调研,总结各地应对有限空间风险的经验和措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施工安全作业指南。指南起草后,广泛征求各地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参建单位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完善,形成终稿。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4、、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北京科尔康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本指南的主要起草人员:姜华、赵军、闵红平、杨碧华、史文杰、倪秋鸿、黄红兵、张巍、马岩辉、蒋亚星、周大伟、郭陆、蔡济、刘萌、杨宋博、张庆、张功嗣、杜承伟、危帅、王书全、任超本指南的主要审核人员:1 总则与基本规定1.1 编制目的1.1.1 为加强对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施工作业的安全,制定本指南。1.2 适用范围1.2.1 本指南适用于房屋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1.2.2 房屋市政工

    5、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除应执行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1.3 术 语1.3.1 有限空间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人员可以进入或探入,但进出或活动受限,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气含量不足的空间。1.3.2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1.3.3 危险有害因素1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1.3.4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作业的人员。1.3.5 监护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安全监护的专职班组人员。1.3.6 监督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和监护的规范性进行现场监督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3.7 最高容许浓度2在一

    6、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工作地点的化学有害因素均不应超过的浓度。1.3.8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1.3.9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4在实际测得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平均接触浓度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前提下,容许劳动者短时间(15min)接触的加权平均浓度。1.3.10 气体检测报警仪用于检测和报警工作场所空气中氧气、可燃气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或含量的仪器,由探测器和报警控制器组成,当气体含量达到仪器设置的条件时可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常用的有泵吸式和扩散式气体检测报警仪。1.4 基本规定1.4.1 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周期的安全生产承担

    7、首要责任,应提供有限空间作业周边环境调查及水文地质相关资料,并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每周至少组织1次安全生产检查。1.4.2 勘察单位应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说明地质存在或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及相关管道等情况,并纳入设计文件中。1.4.3 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有限空间作业风险,优化设计方案,消除或减少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在设计交底中明确有限空间结构的用途和施工安全措施。1.4.4 施工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景和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编制施工方案,配置安全装备,开展教育培训,履行作业审批,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有监护”,组织日常监督检查,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检查内容

    8、可根据有限空间实际情况制定,参考样式见附录1。1.4.5 监理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开展巡视,及时制止违章行为,发现隐患应当要求立即整改;情节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和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1.4.6 鼓励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1 可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安装门禁、电子围栏、电子锁等设施,实现封闭式管理。2 可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安装声光报警和语音提醒装置。3 可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安装视频监控,监控作业人员和作业面。4 可在高频作业的有限空间场所安装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自动

    9、通风、一键求救报警等装置。5 可运用数字孪生、VR等前沿应用,模拟作业流程与应急救援场景,为安全生产培训与实战演练提供支持。1.4.7 鼓励推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策略,优先采用功能性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替代人工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搜索与救援。32 有限空间识别与方案2.1 场景判定2.1.1 有限空间作业场景的判定,应同时满足3个物理条件和至少1个危险特征。同时满足3个物理条件:1 封闭或部分封闭的空间,且通风不良。2 空间内有人员进出的需求和可能。3 进出口或空间内活动存在限制。至少存在1个危险特征:1 存在或可能出现氧气含量不足。2 存在或可能出现有毒有害气体。3 存在或可能出现易燃易爆

    10、物质。2.1.2 房屋市政工程可能存在的有限空间作业场景,包括但不限于附录2列举的示例。2.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2.2.1 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包括:1 周围环境。2 工程地质勘察文件。3 设计文件。4 施工工艺、作业方法、机械设备。5 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2.2.2 施工单位应辨识有限空间内部已存在、或作业导致、或受外部环境影响产生的造成窒息、中毒、爆炸的物质。有限空间常见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特性,见附录3。1 窒息。主要来源于有限空间内氧气含量不足,通常由通风不良、化学反应耗氧或窒息性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氩气、氮气等)造成;动火作业、使用燃油发电机等

    11、也会造成氧气消耗。缺氧会导致头晕、失去意识,严重时可能引发窒息死亡。2 中毒。主要由有毒有害气体引起,如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氨等。这些气体可能来自内部残留、化学反应或外部泄漏,作业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头痛、恶心甚至致命中毒。3 爆炸。通常由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引起。例如,甲烷、氢气、一氧化碳、氨气、溶剂汽油和易燃粉尘在特定浓度下遇到火源、静电或高温会引发爆炸。2.2.3 施工单位应辨识有限空间内火灾、淹溺、坍塌以及触电、物体打击等其他风险,并制定对应管控措施。1 火灾。有限空间内动火可能引燃易燃材料,产生的高温、烟雾和有毒气体会迅速积聚,难以扩散,对作业人员构成极大威胁,可能导

    12、致中毒和窒息事故。2 淹溺。强降雨、渗漏水等情况引发有限空间内水位快速上涨,可能导致作业人员淹溺;或者作业空间内部存在积水、淤泥,作业人员因窒息或中毒后晕倒在水中导致淹溺。3 坍塌。有限空间内的土壤、岩石或结构可能因长期受力、侵蚀或外部环境影响而变得不稳定,或有限空间围护结构本身存在缺陷,导致坍塌,人员因行动受限无法规避和逃离而导致伤亡。4 触电。老化或破损的线路、未绝缘的电气设备、潮湿环境、金属导电的有限空间场景等因素可能导致触电。5 物体打击。有限空间内若存在交叉作业,可能由于工器具坠落或弹出,而导致物体打击伤害。2.2.4 施工单位应根据辨识情况,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台账。台账应包含作业

    13、部位、作业内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施工计划、作业班组等基本情况,并根据施工情况及时更新。台账参考样式见附录4。2.2.5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以下情况的,应重新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并同步更新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台账:1 作业部位发生较大变化的。2 施工工艺、材料、设施设备等发生变化的。3 作业环境(气温、水位、通风等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的。2.3 警示标识2.3.1 施工单位应对辨识出的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有效防护,在醒目处设置有限空间警示标识,在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设置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牌。告知牌参考样式见附录5。2.3.2 施工单位应定期巡检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及时维护防护设施和警示标识。232.4 施工方

    14、案2.4.1 施工单位应在有限空间识别后,及时编制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施工方案或在所涉及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中专篇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内容应包括:1 有限空间作业概况。2 施工计划与施工工艺。3 个体防护、通风、检测、通讯和照明等装备型号和配备数量。4 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监督人员及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和分工。5 应急救援装备的配备和使用方法、应急处置措施。2.4.2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前,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方案编制人员,应向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应向作业人员、监护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应签字确认。3 安全装备3.1 通用要求3.1.1 施工

    15、单位应配备满足有限空间作业需求的个体防护、通风、检测、通讯和照明等装备,质量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3.1.2 有限空间存在爆炸风险的,应配备符合GB/T 3836.1规定的防爆型电气设备。3.1.3 施工单位应做好安全装备的维护、保养、检定和更换等工作。3.2 个体防护装备3.2.1 应按照GB 39800.1等规范要求,为作业人员配置头部、手部、足部、呼吸防护用具及防护服装等个体防护装备,并满足以下要求:1 易燃易爆环境,应配置防静电服、防静电手套、防静电鞋。2 涉水作业环境,应配置防水服、防水胶鞋。3 可能接触化学品和颗粒物的场所,应配置化学防护服和呼吸器。3.2.2 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GB 20653规定的高可视警示服,佩戴符合GB 6095规定的全身式安全带和符合GB 2811规定的安全帽。3.2.3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应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搜弘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识别及施工安全作业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
    链接地址:https://wenku.chochina.com/doc/16936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2 搜弘文库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64537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