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5

类型【行业】2024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白皮书-CFA北京协会-2024-115页.pdf

  • 上传人:星**
  • 文档编号:152939
  • 上传时间:2024-10-08
  • 格式:PDF
  • 页数:115
  • 大小:3.73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行业 2024 中国 财富 管理 白皮书 CFA 北京 协会 115
    资源描述:

    1、一线金融从业者全方位解读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白皮书C H I N A W E A LT H M A N A G E M E N TI N D U S T R Y W H I T E P A P E R2024CFA北京协会 编制?PR EFAC E?,?。?GDP?1?,?,?金?业?。?,?一?。?,?、?者?。?,?。2000?,融?全?业?,?全?,?全?,?。?,?业?、?,?,?,?一?者。?2019?一?,?。?,?方?,?、?业?、金融?,?方?。?,?一?从?。?、?、?业?、?一?,?。?业?。?,?业?。?,?,?,?“?”。?,?、?,?金融?、金融?业?一?。?,?业?,?

    2、全?,?金融?业?。?业,?金融?,?业?。?、?、?金、?、?方?。?者?,?。???位?一?,?方?,?解?方?业?,?金融?业?。CFA?业?,?者?,?,?业?。?、?、?、?全?,?读者?一?业?全?,?业?解?。?,?,?业?,?全?,?,?。?业?!任建畅CFA 北京协会理事长PART 1?/9一?财富?者?管环?行业?业?方?金?富财富管理业?业?PART 2?机构?/25一?业?行?业?业?业?业?业?业?:?目 录?业?业?业?:?信托?业?业?基金?金?业?金?业?金?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为?PART 3?/99?业?方?全?PART 4 CF

    3、A?/105?业?从业?业?业?业?中国财富管理行业?P A R T 1一10P A R T 1CFA 北京协会一、GDP 的增长带来居民财富增长势头强劲 1.财富的数量、集中化等各类趋势据麦肯锡全球财富数据库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已接近25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持续高涨、数字化浪潮、行业创新不断涌现,共同推动中国财富管理行业过去10 年高速发展。未来 10 年,预计个人金融资产将继续以 9%的年复合增长率平稳增长,到 2032 年全国整体个人金融资产将达到 571万亿元。过去10 年,中国居民金融资产在 25 万美元以上占比持续提升,从

    4、2013 年的 36%提升至 2022 年的 47%,预计到 2032 年,这一客群个人非存金融资产占比将超过 55%(见图1)1,且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17%,远远超过资产在 25 万美元以下的大众人群增长率。与此同时,中国最早开展财富管理业务且至今仍是行业标杆的招商银行自2009 年以来携手贝恩公司联手发布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追踪市场十多年。其在中国疫情结束,全面放开所有管控后发布的首份报告 2023 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显示,截至 2022 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可投总资产”3)总体规模达到 278 万亿人民币,其中 2008-202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6%,2021

    5、年增速仍保持两位数 11%增长,2022 年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增速显著放缓至 3%,2020-2022 年总体复合增速降为 7%。展望未来两年,宏观经济温和复苏有望推动市场稳中有进,个人可投总资产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 8%-9%,可投总资产有望于2024 年突破 300万亿元规模。1 后疫情时代财富管理重启增长,麦肯锡金融业白皮书,2023 年 3月。2该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内地(不含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3 可投资资产:个人投资性财富(具有较好二级市场属性,有一定流动性的资产)总量的衡量指标。可投资资产包括个人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其中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存款、股票(指上

    6、市公司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债券、基金、保险(寿险)、银行理财产品、境外投资和其他境内投资(包括信托、基金专户、券商资管、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证券基金和黄金等)等;不包括自住房产、通过私募基金投资以外方式持有的非上市公司股权及耐用消费品等资产。11P A R T 12 0 2 4 C h i n aWealth Management Industry White Paper中国财富管理行 业?万亿人民币?超高净值?富裕?高净值?大众?人?高速增长板块?养老金、寿险也包括在个人金融资产中,?年养老金及信托数据为估计值?超高净值人群指个人金融资产?万美元,高净值人群?万?万美元,富裕人群?万?万美元,

    7、大众人群?万美元?1:?资料来源;麦肯锡财富数据库12P A R T 1CFA 北京协会中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超过 1000 万人民币)规模及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增速与上述总体资产规模保持相同的增长态势。2022 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 316 万,与2020 年相比增加了约 54 万,年均复合增速由 2008-2020 年的 20%降至 2020-2022 年的10%。从财富规模看,2022 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 101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年均复合增速由 2008-2020 年的17%降至 2020-2022 年的 9%。?3:?人?来源:贝恩公司高净值人群收人 财富分布模型

    8、?4003002001000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千万元的人数(万)305071104158197262316393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2024E21%23%12%15%10%11%18%?人民币万亿?人?2:?人?来源:贝恩公司高净值人群收人 财富分布模型13P A R T 12 0 2 4 C h i n aWealth Management Industry White Paper中国财富管理行 业?1251007550250高净值人群的可投资资产规模(人民币万亿)81422314961841011272008201020122014201620

    9、18202020222024E20%24%12%17%9%12%19%?4:?人?来源:贝恩公司高净值人群收人 财富分布模型2.各类型投资者财富管理诉求存在差异在财富管理领域,不同财富水平的人群在个人特质、投资偏好、价值追求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别。而普通客群中个人基金投资者强调产品收益率和信息传递,线上理财人群对于金融信息和资讯的获取、交流沟通等社交属性金融服务需求更大。?:大众客群也被称为“长尾人群”,他们人员数量庞大,但人均财富有限,投资起步金额低,风险偏好较低、对损失的承受度低并且对流动性要求高。大众客群的理财需求集中在常规和标准化理财产品,对风险、利率和期限的平衡要求较高,收益率是产品选择

    10、时压倒性的首要影响因素;对于财富管理的诉求主要在于金融信息和资讯的获取、相互交流沟通等社交属性的服务需求更大,希望获得的主要是信息传递服务。这部分用户的线上理财行为一般是从互联网货币基金起步,积累了对互联网理财的信任后随着年龄、收入、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又衍生出进阶理财的需求,从闲钱管理向追求保值增值、分散风险等多元化配置目标转型。?:富裕人群通常来自城市的中产及小康家庭,他们在过去30 年的改革开放中完成了初始的14P A R T 1CFA 北京协会家庭财富积累,在城市中构建了基础家庭资产,期望获得更多财富的同时也担心各种意外导致“一夜返贫”。相较普通客群,富裕人群有更好的教育水平,愿意接受

    11、专业的投资顾问建议和优秀的产品服务,愿意与品牌机构建立信任,他们的理财目标以创造财富、提高生活品质为主,风险偏好较高。大众富裕人群了解金融投资信息的途径主要是互联网、手机媒体等,与高净值客群相比通过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了解投资信息的比例较低,主要是选择金融机构作为理财渠道。他们需要专业的投资建议、高效的线上信息沟通,线上交易方式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人?:过去10 年,随着境内外 IPO 加速,以互联网、大消费、新能源板块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中概股回归,A 股科创板开市,高新企业持股人接连上演造富神话。新经济体的崛起带来强劲的股权增值与创富效应,造就了大批新富人群。他们和创富一代企业家一起共同构成了

    12、高净值及超高净值人群。在这一人群中,创富一代企业家占比缩短至 25%。董监高、职业经理人、专业人士群体规模首次超越了创富一代企业家群体,占比上升至 43%。同时,高净值人群年轻化趋势凸显,40 岁以下高净值人群成为中坚力量,占比升至 42%。?5:2019-2021?人?构?划?来源:招商银行贝恩公司高净值人群调研分析20192021?创富一代董监高职业经理人?非董监高?专业人士继承二代全职太太其他创富一代董监高职业经理人?非董监高?专业人士继承二代全职太太其他?新经济?传统经济?新经济?传统经济?15P A R T 12 0 2 4 C h i n aWealth Management In

    13、dustry White Paper中国财富管理行 业?6:2019-2021?人?划?来源:招商银行贝恩公司高净值人群调研分析这一类客户的需求从个人需求延伸到家庭和社会需求。个人需求涵盖个人资产配置、高端生活方式、法律咨询在内的全方位金融及非金融需求;家庭需求包括子女教育、代际传承、家族税务、法律咨询、家风建设;企业需求涵盖企业投融资、并购增值、税务法务;社会需求包括社会责任投资方案、慈善公益基金、慈善服务在内的慈善需求。他们对金融科技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大多是日常交易执行监控、信息获取等基础功能,期望完全依靠金融科技提供投资咨询的较少。二、独特的监管环境不断重塑行业格局和发展方向1.顶层监管设

    14、计:形成各类机构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全球各国家金融监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分离的“双峰”模式;另一种是中央银行为主的大一统综合监管机构,央行仅负责货币政策、宏观审慎。而高净值人群规模按年龄和职业划分2019高净值人群规模按年龄和职业划分2021?岁?岁?岁?岁以下?岁及以上?岁?岁?岁?岁以下?岁及以上人群占比?人群占比?业?新?新?富一?富一?业?新?新?富一?富一?16P A R T 1CFA 北京协会中国的金融监管环境也经历了从大一统到“三会”分立,再逐步统一的过程。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整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1992 年实行央行统一监管,在此期间,央行从既是商业

    15、银行又是中央银行的角色,逐步独立成为中央银行,成为相对独立、全面和统一的监管机构。1992-2017年实行“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时期,期间于1992 年成立证监会并逐步移交央行的债券和基金监管、证券监管职能,于1998 年实现银行与证券的正式分业监管;于1998 年成立保监会,实现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分业监管;2003 年成立银监会,履行原来中央银行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至此,正式形成“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格局,提高了监管的专业性和中立性。2010 年以后,伴随着房地产、股市、资管市场和金融科技创新导致金融业态发生了急剧变化,以机构监管为主的分业监管的弊端愈发涌现,中国高层于 2015 年首次

    16、明确了“统筹协调监管”是金融监管体制的主要改革方向之一4,于是在 2017 年,中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升级,正式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统筹金融改革与协调监管。而银监会与保监会于 2018 年合并成为银保监会。在 2023 年 3月再一次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在原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外的金融业监管,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原证监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一负责资本市场监管职责。这次机构改革进一步体现了大一统综合监管的逻辑,并适时强化了行为监管,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的行为监管先行一步。而在这几十年的演变过程中,中国的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市场形成了不同监管主体管理下的法规制度,金融机构和相应的金融产品百花齐放,从割据到统一的过程。2.重要法律和制度:不断为财富管理行业指明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重要位置上。在“共同富裕”政策目标持续推动下,中国的财富管理不再只专注于服务高净值群体,推进金融普惠,培养不同收入客群的正确理财观念成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新课题。伴随占比较高的中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搜弘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行业】2024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白皮书-CFA北京协会-2024-115页.pdf
    链接地址:https://wenku.chochina.com/doc/15293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2022 搜弘文库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64537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