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为人和:2024标杆城商行组织效能报告.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为人 2024 标杆 商行 组织 效能 报告
- 资源描述:
-
1、2 20 02 24 4年年标标杆杆城城商商行行组组织织效效能能报报告告顺为咨询 l 北京顺为人和时间:2024年6月息息差差收收窄窄 增增速速放放缓缓 薪薪酬酬受受限限 城城商商行行如如何何在在“新新质质生生产产力力”中中掘掘金金 2024。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北京顺为人和企业咨询有限公司。2概览摘要概览摘要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是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机构。经历连续几年的重组,我国城商行的数目有所减少,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全国共有12125 5家家城市商业银行。2021年6月,随着齐鲁银行成功在上海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上市城商行达到
2、29家,其中在A股上市的有17家,在香港上市的有15家,同时在A+H股上市的有3家。本次城商行行业的分析将聚焦于浙商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长沙银行、中原银行、成都银行、贵阳银行、郑州银行、齐鲁银行、苏州银行、江西银行、青岛银行、重庆银行、兰州银行和西安银行等15家进行深入探讨。息差持续收窄,盈利能力持续承压息差持续收窄,盈利能力持续承压2023年,15家标杆城商行净利润亿元1068亿元,同比增长8.6%;23年15家标杆城商行平均净息差为1.78%,三年GAGR-18.7%,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1.82%)。增速放缓,非息收入增速放缓,非息收入快速增长,三年快速增长,三年GAGRGAGR为
3、为15.1%15.1%,宁波银行非息收入超,宁波银行非息收入超200200亿亿2023年,15家标杆城商行的非利息收入为715亿元,三年GAGR为15.1%,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23.2%,部分上市城商行非利息收入占营收的比重出现下滑。其中,宁波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超200亿元。薪酬增长受限、追索增加,需要优化激励体系撬动业绩高质量增长薪酬增长受限、追索增加,需要优化激励体系撬动业绩高质量增长2023年,15家标杆城商行员工数量合计超过13.7万人,同比增长3.6%;支出薪酬总额超596亿,同比增长超过3.4%;增幅低于同期员工数量增幅,低于利润总额增幅;人均薪酬约为41.5万元,较22年41.
4、2略微上升。95%以上机构制定并实施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在薪酬受限、追索增加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薪酬结构、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迫在眉睫。聚焦新生产力,驱动科技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聚焦新生产力,驱动科技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2024年,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离不开金融机构的积极作为。在金融科技方面,宁波银行一手着重于金融科技创新,一手着重金融产品创新,并且融合地区产业特色,找到一条新的金融科技增长之路。2024。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北京顺为人和企业咨询有限公司。3目目录录/C CO ON NT TE EN NT TS S0 01
5、 1城城商商行行行行业业简简析析0 02 2城城商商行行行行业业组组织织效效能能分分析析0 03 3主主要要发发现现0 04 4关关于于顺顺为为人人和和 2024。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北京顺为人和企业咨询有限公司。4我国银行业经过我国银行业经过7070余年的发展,目前形成了国有余年的发展,目前形成了国有六六大行大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城地方城市银行为主的银行业态,从长期来看,经营态势总体向好市银行为主的银行业态,从长期来看,经营态势总体向好信息来源:公开资料查找、顺为分析行业分析1 1新中国以来,中国银行业在近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从无到有,逐渐摸索出与社会主义市场
6、经济新体制相适应的银行体系,是国际金融历史中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同时,与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资管业、租赁业等相比,银行业也是唯一贯穿新中国70余年发展的金融产业。2018年以来,国家推出一系列新的改革开放措施以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同时5G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新的业务形态与结构。随着我国经济货币化程度提高以及社会对金融服务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稳步扩张,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总体稳定,经营态势总体稳健向好。1949-19781949-19781979-20171979-201720182018年至今年至今艰难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银行体系艰难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银行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
7、义银行体系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银行体系的建设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现代银行体系的构建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现代银行体系的构建 1949-1952的3年为第一阶段,是中国银行业初建阶段。1953-1960的7年为第二阶段,是新中国银行体系建设中的第一次起伏波动阶段。其中,1953-1957的4年为构建银行体系的起色时段,1958-1960的3年为构建银行体系的下行时段。1961-1978的17年为第三阶段,是新中国银行体系建设中的第二次起伏波动阶段。其中,1961-1966的6年为纠错重建时段,1967-1978的11年为陷入混乱和拨乱反正时段。第一阶段为19791992年的14年,是中国银行业探寻市场化
8、发展的阶段。其中,1979-1984的6年为银行业恢复时段,1985-1992的8年为银行业展开市场化探索的时段。第二阶段为1992-2001的10年,是中国银行体系的市场化改革阶段。第三阶段为2002-2017的15年,是中国银行体系国际化改革阶段。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其中安排了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过渡期,由此,加快银行体系的国际化成为必然选择。2018年以后,在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方面,中国推出一系列新的改革开放措施,其中包括:第一,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第二,调整完善金融监管框架。第三,规范资产管理业务机制。第四,进一步加大银行业对外开放范围。第五,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